據了解,關于礦泉水有水垢、燒開后有漂浮物一事,很多礦泉水企業都經常遇見這樣的投訴,經常接到用戶來電,反映類似的情況。其實這種狀況,他們都具備水樣化驗分析的數據及報告,有關專家也一直在進行辟謠,用戶所反映的這種現象正是礦泉水這種優質巖溶水的特性。
據專家介紹,目前,礦泉水礦化度在80-450mg/l左右,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鍶含量,偏硅酸等,PH值為6.5—8.0,是國家頒布的飲用水的最佳值,重碳酸離子含量高,而氯離子、硫酸根離子含量很低,還含有溴、碘、鋅、鋰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礦泉水設備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天然飲用礦泉水的規定標準。
一、對于白色沉淀物——鈣鎂營養:
1、凡是礦泉水燒開后都有白色沉淀物(除非經過人為過濾),這是鈣鎂鍶鹽、碳酸鈣、氫氧化鎂、碳酸鍶的析分和凝聚。如果水量較大,火力較猛時,水面上還會有一層稀薄的漂浮物,這是偏硅酸鈣。尤為明顯的有法國依云、來自世界硒都的尚稀泉等富含礦物質的天然礦泉水。這也是它們的名貴原因之一。
2、國家GB8537-2008標準感官要求中,特別規定肉眼可見物允許有少量的天然礦物鹽沉淀,就是指的上述現象。碳酸鈣是人體的重要鈣源之一,其人體內的留存率達34%,高于其它鈣劑,是價廉物美的補鈣劑。
3、溶解在水中的鈣鎂是活性的,容易被人體吸收。無論是天然水、自來水還是礦泉水都含有大量的鈣鎂離子,而現在很多人在喝桶裝的純凈水或者蒸餾水,先不說這些水桶是否干凈,不說這些桶裝水的生產廠家是否達到了衛生標準,單單因為純凈水和蒸餾水中完全沒有鈣鎂離子這些礦物質這一項來看,就實在是不適合人們長期飲用,尤其是對鈣鎂離子需求比較敏感的老人和小孩來說,長期飲用完全不含鈣鎂離子的純凈水或蒸餾水,就會引起各種疾病。
4、美國著名醫學博士——巴特曼博士的書《水是最好的藥》,該書被譽為“醫學圣經”。該書披露一個醫院不喜歡的秘密:人體的許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高血糖、高尿酸、骨質酥松、各種結石,以及常見病感冒、咳嗽、便秘等等,都與喝水太少密切相關。
二、對于白色漂浮物——偏硅酸:
偏硅酸也是國家鑒定礦泉水8項微量元素標準中的一項。如果人體缺乏偏硅酸,心腦血管系統易發生病變,產生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此外,它還對保護胃腸的潰瘍面有特殊效果。
三、市場上有些礦泉水非常“干凈”?
目前有個別不良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消除消費者顧忌和疑慮,故意通過反滲透過濾部分名貴的礦物質,只要增加安裝一千多元的反滲透設備,就可以把好端端的豐富礦泉水變成了毫無營養價值的純凈水來迷惑消費者。
礦泉水有水垢的問題,專家介紹說,水是有硬度的,而水的硬度主要是由鈣、鎂離子形成的,并且按其所含可溶性鹽類組成可以分為暫時硬度和永久硬度兩類,水在加沸時有白色沉淀析出,沉于水底的是水的鈣、鎂離子,碳酸鹽和重碳酸鹽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鎂、碳酸鈣,這就是“水垢”。
從水的成分來講,只要加熱,不管哪種種類的水都會產生水垢。礦泉水燒開后產生了白色飄浮物,是因為礦泉水中富含偏硅酸的緣故,水在加沸時形成硅酸鎂、硅酸鈣,這種礦物質即使沸騰后也不溶于水,而是變成中空的微小顆粒漂浮在水面上,在水的表面形成白色飄浮物。這完全屬于正常情況,對人體沒有害處,可以放心使用。
礦泉水經加熱或冷藏后都會產生像針尖大小的白色沉淀物,叫碳酸鈣,與將鈣片捻碎后形成的白色粉末是同一種東西。在地層深處礦泉水中鈣是溶解在水中的,水溫在19攝氏度左右。礦泉水經礦泉水廠的深井泵汲取到水處理設備中,再經灌裝和運輸,水溫已經變化,鈣開始析出。如果再經加熱或冷藏,鈣的析出增加,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白色沉淀物。
當原水硬度在100ppm以上的地區,凈水經加熱煮沸后會有此現象發生,且硬度越高越明顯。其實,這些物質是凈水被加熱煮沸后自然形成的鈣鎂濃縮凝結物,無害甚至有益于人體健康,無需刻意將其祛除。凈水在加熱煮沸后,會趕走水中的二氧化碳,是水中的PH值略微上升。這時,水中的碳酸鈣,碳酸鎂就更容易沉淀,懸浮,并凝結。國外許多地區有生飲涼凈水的習慣,所以比較少有以上情況出現。而中國人向來有熟食的習慣,常常將凈水煮沸飲用,出現鈣鎂濃縮凝結的情況就相對比較多。其實,除了烹調需要,生飲凈水可以保留水中更多的微量元素及含氧量,對人體骨骼,心臟,血管均有好處。
(本文章摘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